南京著作权包含哪些类型?
作者:江苏顺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时间:2022-10-19 08:36:08
未成年人是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属于无行为能力的人。版权人,是依法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版权的人。版权的取得是依据作者创作作品的事实发生的,并不需要版权人必须亲自独立实施某种法律行为。由此可见儿童也是享有对自己作品的版权限的。
所以版权法不仅是给成年人的作品提供保护权益,同时像未成年人的和精神病人,这些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群体,同样也给予相应的作品版权保护权益。
商标与版权之间的区别,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广告,在广告上面会有千奇百怪的品牌或者商标。那么商标与版权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商标与版权之间的区别
商标权是指商标所持有人对该商标享有专有权,商标持有人取得的在指定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其商标拥有独占性和排他性的权利。也就是注册商标以后你就会拥有该商标的权利(使用权,许可使用权,独占权,禁止权,投资权,转让权,继承权)。
版权又称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创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
商标与版权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1、申请机构不一样。
商标是通过商标局进行申请的,版权是通过中国江苏版权登记中心来登记的。
2、保护对象不同。
要严格履行商标注册程序才能获得商标权,并且实行申请在先的原则。商标注册人会享有商标的专用权,受法律保护。著作权一般自动就能够产生,不需要哪些特定的程序,是以作品的完成为著作权产生的标志而不是发表时。
3、保护期限不同。
商标只有10年有限期,超越10年需要进行商标续展。而版权进行挂号以后,维护期为作者毕生及身后50年。
4、客体不同。
商标是区别同一产品或许效劳的纷歧样经营者并表明产品或许效劳质量的商标标识自身。而版权(著作权)是对于文字、音乐、艺术、科学创造等自创的维护。
软件侵权如何界定
一、软件侵权如何界定
计算机软件的侵权行为,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复制程序的基本要素或结构,这一点是较容易证实的,因为复制即表明是完全的翻版,只要完全一样就构成侵权。二是按一定的规则、顺序只复制部分软件代码。在第二种情况下,法院在判定时通常要审查被告是否窃取了足够多的软件程序表达形式。实际操作中,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比较难判断,因为计算机软件产品究竟要被复制多少比例,才能确定发生了抄袭的侵权行为,并没有固定数量限定。当然,复制的数量越大,就越易于取得证明其是侵权行为的证据,但是被复制的数量达到什么程度就可以认定为侵权,司法实践中也不是很好确定的事情。
对于复制数量小的情况,目前法院大多采用的判定标准包括:
一是接触附加。依照这个准则,只要发现接触,任何复制都将被认为是一种侵权行为。但是,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因为它忽视了查证两个软件作品之间是否存在实质性相似,而且把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范围扩大到对计算机程序中包含的思想,这与我国新修订的《著作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基本精神相违背。
二是要求对计算机软件程序进行两步分析。首先,法院必须确认在两个计算机软件程序中所体现的思想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则不构成侵权;如果相同,那么第二步就应该设法查证上述两个计算机软件的程序在表现形式上是否有实质性相似。
三是正在受到各方面广泛同意的叠合准则。依照这个准则,原告须证明:1、被告在完成他的软件产品时未经许可使用了原告享有在先软件著作权的程序作品;2、被告的软件作品是一种叠合而成的再生品,即采用了原告软件产品的实质部分与他自己开发的内容进行迭合复制。这个准则主要着眼于两个软件产品之间质和量的相似,是实际运用中比较好的判断方法。通过总结多年代理计算机软件侵权案件的经验,我们认为,识别计算机软件侵权行为,直接、有效的判断标准是:实质性相似加接触(SubstantialSimilarityandAccess)。实践中判定两个软件作品实质性相似的准则是:被指控的计算机程序是否极其类似于原告的计算机软件产品。计算机软件程序的实质性相似有两类:一是文字成分的相似,它以程序代码中引用的百分比为依据进行判断;二是非文字成分的相似,强调应该以整体上的相似作为确认两个软件之间实质上相似的依据。所谓整体上的相似是指两个软件产品在程序的组织结构、处理流程、采用的数据结构、产生的输出方式、所要求的输入形式等方面的相似。
版权转让过程中,受让人有哪些责任?
版权转让时双方当事人分为转让人与受让人,小编以受让人为例,讲讲转让过程中受让人的责任,供大家参考。
一、版权转让中受让人的责任
1、版权重复授权、转让中善意受让人或被许可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版权如同物权一样,具有绝对排他的性质,是绝对排他的权利,应当排除任何人的侵害,任何人均负有不得侵害和妨害的义务,善意受让人或被许可人也不例外。因此,基于版权归属的确定,在善意受让人或被许可人不存在过错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且应当判令其停止使用行为或停止侵权。
2、版权重复转让和授权中善意受让人和被许可人的赔偿责任保护善意第三人,从而维护交易安全,最终促进交易繁荣,是任何产权交易包括知识产权交易的客观需求。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对善意第三人的问题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及其司法实践是承认对第三人的信赖保护的。在后受让主体作为善意受让人或被许可人已经依据合同支付了相应对价的情况下,不能再判决其赔偿在先受让的损失或返还其所得利润。
权利人将版权重复转让或进行专有许可的行为,从根本上违反了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应当属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属于一种民事上的欺诈行为,法律应予禁止。在先的受让人或被许可人被认定享有版权,而后受让主体作为善意受让人或被许可人无须赔偿损失或者返还利润的情况下,在先的受让人或被许可人起诉要求善意受让人或被许可人赔偿其所遭受的损失应当如何看待,应当向重复转让、授权的权利人进行追偿。如果在后受让人或被许可人受到损失,也可以依据合同向权利人进行追偿。权利人应当对其欺诈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上一篇:建邺区文字作品著作权流程